历史

059 笼子(1/2)

    “从技术原理上来说,这是可行的,但也有坏处,”陆长青说,“其实这种想法在我项目研究的早期,就曾经这样设想过——我们设立一种绝对严格的标准,把孵化池中产生的所有程序,按照这个标准筛选,最后只选出一个最优秀的……我们把所有的资源都投放在这一个ai身上……”

    王经理问道:“那后来是出什么问题了吗?”

    “严格来说不是什么技术性的问题,”陆长青解释,“只是观念,当初我们都还是大学生,很年轻,脑子里全都是形而上的概念和理想。当时在我和欧文打算用这套算法,是用来产生某种思维形式——我们当时不知道将会研究出来什么,事实上,只要能出来任何成果,对我们来说都是不可思议的——因为我们压根就没想到过会成功。

    制造出一个最优秀的思维生命,这是欧文当时的想法——他是信仰上帝的,当然也相信完美。但我是个彻底的无神论者,我只相信所有的生命,包括我们的思维,都是进化的产物,也就是说,并没有一个上帝,按照他自己想象的模样,造出了我们,我们的智慧是大自然的意外——我们这个项目的初衷,就是尽可能的模拟这个意外的产生。所以我们当时达成了妥协,只进行某种程度的筛选,但只要达到这个标准,就一概放出孵化池,不根据数量来限制。

    不过后来我们观察制造出的第一批ai,发现被孤立,或者被关禁闭的ai——这是我们当初对ai的一些研究办法,就是不让ai和同类接触交流,或者让他们接触任何信息。发现他们的‘思维模式’,或者说,精神状态,也会很快和人一样,产生类似的波动,甚至出现类似的自杀的冲动——只是冲动,他们完全不具备这个能力。

    所以这份方案虽然不错,但如果考虑到,精选ai行为模式长期的稳定性和健壮性,我建议还是维持ai数量在一个基础的数量级,然后在ai内部进行分化,比如同一个岗位,让ai轮岗值班——这个过程中,还可以让ai相互之间进行监督。”

    年平虽然并不是专业技术出身,可他还是听出了最关键的——陆长青并不反对这种更高效的管理模式,他只是在现有方案中,提出一点完善而已。

    而王经理却还是有些糊涂,他问陆长青说:“陆教授,刚才你提到他们的精神状态?可他们并没有大脑……难道他们也会跟我们一样,心情好或者不好,粗心马虎,或者一时激动吗?”

    陆长青看了他一眼,说:“我不能准确的说他们有,或者没有,因为我所有对它们的了解,也是从它们的反馈中得来。但我知道一个客观事实是,ai也的确会犯错,是那种事后,它们自己都能明白过来的错误。而至于心情、激动……这些词,也许他们真的具备类似的行为模式,也许他们只是理解了人类的这种行为模式,套用到自己身上而已。”

    王经理还是有些不明白,但现在显然不是学习的时候。陆长青给了他一个自己的网站——上面几乎有所有自己论文,以及公开过的相关实验数据。

    “对我们来说,他们都是很“老”的知识,但对于这个时代的大部分人,这些东西依然还算得上是前沿理论,我冬眠过好几次,每次带的研究生也都是用的同一套东西,”说到这里,陆长青似乎有些感慨,“这样一个年代,技术转化的速度太快……计算机智能在我们那一代是前沿,到了现在,实物都搞出来了,

    理论还是一点都没变。”

    这段话倒是提醒了年平,他问道:“现在我听说,国外很多政府,也在搜集那些在市场上流通的ai,想搞反向研究……您觉得开发的难度大不大?”

    陆长青摇头:“科研这个东西,要说开发难度,我还真不好说。对于我们已经把东西做出来的人来说,这些东西的原理,最最基础的东西,不过是几张纸,几列公式而已。但是对于没搞出来的人来说,它就是水里的月亮,看着就在面前,可是怎么也捞不上来。但是前面我说过,计算机智能的理论储备就放在那,之前我的所有研究也都是公开的,只要他们多试几次,找对方向,应该不算是困难。”

    在院长办公室里,四个人聊了整整一个下午。到天色擦黑的时候,年平才和王经理因为晚上还要开会,就打算离开——不过还是坚持把宋秘书留了下来联系工作。以后公司肯定还需要频繁和陆长青进行技术交流,也许到那个时候,公司还要为陆长青配一个专业助理,

    “不用什么助理了,我现在手底下也有学生,就让他们来帮忙好了。”陆长青随口说。

    但是他发现,这句话一说出来,三个人的脸色,全都微微变了变。

    年平看了宋初一眼,宋秘书才敢说:“出于保密的需要,恐怕这不太方便。”

    “保密?”陆长青敏锐的察觉到,这两个词之间蕴含的意味。在国内,保密这个词对于普通学者来说,是惯例也是常识,没有特别的需要,没有人会刻意的提起,尤其自己将来还会是这个项目的负责人,自己的提议不过也就是带一个学生。

    “是卢婧文出了什么事?”陆长青追问。

    ……

    卢婧文走进办公室,老师正在电脑前敲着一份方案,卢婧文进来的时候,陆长青稍稍抬起头看了她一眼,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