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绿色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说书人游记 > 第1章 侠止于民

第1章 侠止于民(1/2)

    时维九月,岁属三秋。浙江中书省境内,由绍兴府到杭州府的官道上,一辆灰色马车缓缓而行。

    这个时节,前往钱塘江观潮的人大多早早赶到,皆有安营扎寨,排队守候之意。此时的官道上,来往路人甚少,因此那路上赶车的人,并不着急,一手持鞭驾车,一手则卷书而读。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吟诵这篇《兰亭集序》的,正是官道上的那赶车人。这人近四十岁年纪,穿着石白色丝绣锦鲤荷花长袍。看上去面色坚毅,眉角间虽横生皱纹,略显苍老,然眼眸中却仿若寒潭碧水,不生波澜。当下他吟诵一段之后,侧身看见车内的小孩,瞪着眼睛正听的认真。于是停了一停,对那孩子说道:

    “旦青,听书学习自然是好,强身健体也不能大意。现在中秋刚过,露气湿重,把你的青藤紫袍拿来,披在身上,以免着凉。”

    那名为旦青的孩子,七岁上下,方头方脑的,眼神中灵光四现。本也是穿着件石白色的袍子,听了那中年人的话,随即答道:“是,花生师傅。我知道了。”便伸手向后,在车厢内摸了件青藤纹理饰样的紫色长袍,搭在肩上。这才扭过头来,想继续听着师傅诵读。

    中年人盯着那青藤紫袍,双眼寒潭中不由得闪过一丝落寞,看了些许时候,才伸手到那孩子面前,将紫袍系好。拍了拍那小肩膀,便回身驾马车了。孩子起初楞了一下,没有多想,也就莞尔一笑。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骆师傅,这篇文章谁写的呀?他前面写景叙事,后面讲述道理,读起来舒服,听起来也很舒服呢。”

    赶车的骆花生,望得前方大道内,几里处也无一人。当下收起书卷,长鞭一落,赶得枣红骏马向前自行疾跑而去。

    骆花生将书压在腿下,朝着旦青解释着:“这叫兰亭集序,作者是东晋时的王羲之。在东晋那个时候啊,天下和江湖都很乱,大多数人都没法做个好官,因此玄易之学盛行,使得大家都躲入山林修养生息去了。王羲之呢,做官上没有大功也无大错,但这下笔的书法那是百世一绝,可谓书中之圣。就拿此篇文章来说,用词琅琅上口,而又韵味深长,语言简洁,朴素自然,是难得一见的好文章。”

    “师傅,那你常说现在朝廷和江湖也是乱七八糟的。那我们该怎么办呢,是也要学老庄,无为避世吗?”

    “对朝廷而言,可以无为。但对生你的家乡,养你的百姓,不能避世。王羲之在《兰亭集序》的最后,表达的也是积极入世的意思,明白嘛。”

    姬旦青微微一笑,点头道:“这就是道法和尚说的,心在世外,身在红尘吧。”

    “去,别听那和尚瞎说,你一个小破孩,他一个大光头,懂什么红尘。”

    骆花生眼中又闪过一丝落寞,姬旦青脸上却露出几缕傻笑。

    “嘿嘿,我明白了,以后我也要像师傅一样,学有所成帮助别人,做一个受大家尊敬的侠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