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绿色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恶明 > 第六百三十一章 之前

第六百三十一章 之前(2/2)

事家说,打仗靠的是后勤,到明朝也可以说,打仗依靠的是粮草。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后勤供应,所以刘十三的部队才毫无后顾之忧的在战斗,即便是这样。这支军队的推进速度也称不上迅速。

    历史上有些近乎奇迹的军队存在,什么日行百里,神速行进,横扫大江南北,但是这些军队的给养都是依靠在本地的抢掠来维持,固然是行进速度快了,可是所过之处,却一片焦土。

    华州军入关,都是汉家天下,本族相争,如果说下手太狠,不留余地,恐怕将来的统治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麻烦,所以司马从事和亲兵营也算是绞尽脑汁,要削弱大明的统治,却不能让地方上太乱。

    本来这样的大军之战,到处起事的过程中,很容易就会出现唐末五代那种天下焦土,有如地狱的景象。可到了现在,各地混乱不断,可是每处都是大族和官府明争暗斗,地上的黎民百姓最多是日子难过些,提心吊胆一点而已。

    既然日子还勉强过得去,那么百姓和基层文人的舆论就很容易受到某些动向的左右了,比如说开始的时候,除了沿海和关外某些地方的人,一概是痛骂华州是乱臣贼子,破坏这来之不易的太平盛世。

    随着华州军不断的胜利,在江南北方占据大片的地盘,民间开始有什么嘉靖本不是成祖朱棣的直系子孙,得位不正,上天排天兵天将来匡扶正位,等等,其中有一条传闻最为靠谱,是说在临沂消失的泾王就是华州的大王,他是弘治皇帝的亲生子孙,这次要来取回王位的。

    如果这个消息让在华州本岛做个小地主的泾王一家看到,非得吓个半死,泾王似乎对这种没有从前富贵,可是比从前自由许多的生活十分的喜欢,曾经是委托三十三卫的民官给刘顺骅和江峰带信,说是自己只是希望在这里终老一生,不愿意再和朱家有什么瓜葛,这封信到了刘芳蕊的手中,当时苏观月的一个孩子正在得病,全家都是忧心忡忡,刘芳蕊也是动了慈悲之心,让司马从事和亲兵营不再理会这泾王一家老小了。

    整个的草原除了陕西三边负责防御的部分,已经是没有什么蛮族骑兵的踪迹,所以各地的边军都可以被调动,只有陕西和山西的边军不能动,要是动了,西边的蒙古人顺着这些关隘趁虚而入可就是灾难。

    山陕各地的官府和军兵,尽管对于华州也是深恶痛绝,但是心里面却也是知道一件事情,对方是汉人,不管怎么打,还要给黎民百姓留些活路,要是草原上的这些野兽进来,那做的可就是斩尽杀绝,丧尽天良的事情。

    所以在接到朝廷的调动山西和陕西边关军马的命令,先前调走的那些人还不算是伤筋动骨,可是接下来再要调动,可就是把最基础的防卫都是抽空了,蒙古人进来怎么办,那还不如华州军得胜呢?

    当然这个话不能乱说,京师来的使者手持天子剑和全套的符节,带着锦衣卫,对于调兵的命令稍有疑虑就要以谋反勾结贼兵的罪名下狱问斩,这时候,各省对于中枢还是有一种深深的敬畏感,尽管是满心的不情愿,还是调兵朝着京师进发。

    陕西山西兵力空虚,稍微有些见识的人都是提心吊胆,生怕蒙古人就这么打进来,在西边的亦利巴里部虽然不比鞑靼和瓦刺的强盛,但是在西域盘踞已经是接近百年,也有很强的势力,就是依靠着陕西边军的死抗才没有让他们进入山陕,这时候,边军主力都是被抽调到京师北直隶一带,岂不是被对方抓住机会。

    不过他们的担心始终没有变成现实,蒙古的亦利巴里部此时正在遭遇灭顶之灾,这支部落能够动员两万左右的骑马青壮,现在却有被灭掉的危险,恐怖的华州军队过来了,据说这就是那支让鞑靼和瓦刺覆灭的部队。

    这支军队只有五千人,其中还有三千人左右的非汉人,但是亦利巴里部没有一点抵抗的能力,火器,披甲骑兵,高昂的士气,久经训练的部队,这些就足够扫平亦利巴里这些武装牧民。

    草原上平静了许久之后,又是鸡飞狗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