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299 太空事故(2/2)

里又体现出两个空间站体系的区别。

    c国的空间站加月宫体系,为的是给人类文明留下火种,钱不是主要考量,所以在每个空间站都会有各种燃料储备,应付各种突发问题。

    但末日空间站的目标是给富人们中的一小撮跑路,直接拿税款支持有点太明目张胆了,负责工程的航天公司还要赚钱,因此每一分钱都要抠抠索索。

    北方之星上天的时候,也是按照最低发射标准,对接后剩余燃料只有7%,刚刚抓回来一个只剩3%,再来就要抽组装平台的燃料。

    组装平台由三个重型载荷段组成,因为是商业公司负责,本着本着抠下一公斤多赚几百的原则,对接后剩余的燃料总量,换算到北方之星上,也只有12%。

    燃料够,但出了点小问题。

    组装平台上剩余的燃料不是环保燃料!

    环保一直以来都是武器,一种防范落后国家挤占发达国家资源的武器,别看人嘴里叫的响亮,a国自己可从来没觉得它也该遵守环保协议。

    小到个人饮食,a国是食品抛弃/浪费最严重的国家,不算烂在地里的,送上货架的,也有三分之一会腐烂在销售、家庭等各个环节。

    个人商品浪费,看人均碳排放即可,a国也是再次位列世界第一,如果加上全球多个地区为它生产物资的时候产生额外碳排放,数字更离谱。

    航天也是一样的,所有人都知道氢氧发动机最环保,而作为轨道发动机,氢氧发动机也有着化学动力最优秀的比冲。

    但是氢氧发动机技术要求高,从零下两百多度,突然转化成上千度的火焰,这里面包含贮存材料、阀门管理、点火、燃烧室高温耐性等技术瓶颈数不胜数。且氢氧燃料在地面的保存运输都需要专业设备、车辆、人员,成本居高不下。

    最便宜的方案,当然是用煤油!

    理性的说,替代早期的有毒液体燃料,煤油加氧化剂的确是个不错的新思路,就成本角度看,其发展方向不能说错。如果不考虑排碳问题,包括生产、运输、火箭内贮存、流动、燃烧室分配等各方面都有其自身优势。

    可是c国的体系,考虑到太空永续,必然会走氢氧发动机线路——不然月球上哪弄煤油?r国的北方之星也是全套对接c国空间站系统的。

    两个体系没对上,平时相安无事,这种时候就会很尴尬。

    a国地面部门沉默了有几个小时,不知道找到什么门路,由r国出面,报价三千万a币,申请对北方之星三号进行紧急燃料补给。

    c国这边的航天系统接到消息,一看自家情况,行吧,这钱是白给啊,但不要现金,要物资。

    既然r国会提出紧急燃料补给,这里当然有相应的方案。

    其实还没用过。

    这是一套名为“轨道追踪燃料补给系统”的东东,有两种自动方案和一套飞船货运方案。

    一种是早期设计的,专门为飞船应付突发情况的液氢、液氧补给装置,相当于只运液氢液氧的自动轨道对接系统,但最后不会对接上,需要被补给目标根据自身飞船型号,选用管道进行输送。送完货自己滚回大气层不要了。

    新的是反复利用型号,它用等离子发动机驱动,要用的时候从燃料储存区抽取燃料,前往目标补给,然后飞回来。

    等离子发动机型号没舍得用,怕被a国的某小航天飞机劫道。

    就当消耗早期型号库存。

    这玩意很轻,总共只有不到六百公斤重,目标位于低轨道时,抵达目标时能留下三百公斤燃料,就是因为它自己消耗燃料很严重,轨道跨度大了补给量会大幅度缩水,所以才有必要新弄一套电推的。

    未来空间站轨道只比末日空间站高两百公里,两者同向,要好久才有一次窗口,等到补给完成,已经过去四十个小时。

    这个时候飘走的柱段已经在四百公里外!

    好在追击活动中,只要轨道高度变化不大,距离对燃料消耗影响也大不了,只是需要更长的时间。

    等到他们把连接柱段追回来,距离事发已经过去十天之久。

    看这样子,明年能不能搞定所谓的末日轨道站,还有点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