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四十九节(2/2)

担心外界威胁,而将所有的资源用于发展经济,实现了经济的重新腾飞。这一方面与日本人的勤劳和纪律性有关,但是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日本人是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决定了他们必须将一切力量用于经济建设。他们要发展,就要不断的先进的国家学习,而且有很强的吸收模仿能力。

    我们知道,模仿要比开发来的快的多,日本正是在对西方发达国家的模仿学习的过程中迅速发展起来的。当然,日本在自己发展了以后,也开始了自己的创新。特别是现代,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强国,日本在世界的竞争力是首屈一指的。在这个时候,日本人被压抑了数十年的自尊又高涨了,甚至将欧洲一些国家都不放在眼里,积极的参与国际事务,要以经济实力为跳板,向政治大国迈进。在亚洲,日本人更是不将其他亚洲国家人放在眼里。

    战后美国对日本的占领,又将美国的一系列的思想文化带到了日本,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欧洲文化的枝干,美国文化的叶子共同在日本这棵太平洋中的树上成长、交融。对于日本这样一个文化根基不是很深的民族,各种文化的变迁、交融、冲突在不断的上演,在在东西方文化交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快速、便捷的今天,日本文化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异化。这已经使得日本年轻一代人很难找到自己的文化定位。加上日本长期以来的军国主义传统,不愿意认错及对历史的歪曲,日本在亚洲各国的眼中一直是一个危险的家伙。日本民族的双重极端性格决定日本是一个很喜欢走极端的国家,所以,要时刻警惕日本!

    中国和日本只隔着一条狭窄的海峡。作为两个有着世仇的国家来说,这条界线实在是太窄了。

    在日本人看来,中国人拥有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广阔的土地、丰富的资源。这些都是日本四岛根本无法相比较的。

    上天实在是太厚待中国了。

    既然你有我没有,那么我就要把你的变成我的。既然找你要你不给,那么我就只好打你扁你甚至杀了你。

    只要你输了或者是不在了,那么,你的东西自然也就是我的了。

    于是,在这样的思想统治下,从明朝起,日本就开始不断地侵略中国。

    要让日本人彻底地服我们和尊重我们,最好的办法就是让祖国的早日强大起来!

    “汉龙”电池的出现,让日本开始感到前所未有的危机感。

    一个在20世界拥有大量能源的国家,是一定会在各个方面都得到快速发展的。

    一个强大的中国,是日本最不愿意看到的。

    依靠欺负邻居得到的果实实在是很甜美。依靠甲午战争得到的几亿两清朝的赔款造就了日本在二战前期的飞速发展。

    只有中国一直弱小下去,日本才有在亚洲乃至全世界的的发展空间。

    所以,对于日本来说,中国必须弱小。

    但是中国人是不会答应的。

    原子弹爆炸、人造卫星上天、载人宇宙飞行实验,再加上现在的新型高能电池,日本人第一次感到。自己身边的这个邻居要想强大的话实在是太恐怖了

    绝不能让中国安安稳稳的在得到充足能源的情况下发展。

    绝对不能。

    可是新型电池已经被中国人研究成功,并且已经投入了实用。对此,日本又能做些什么呢?

    面对来自中国庞大的压力,以首相木村下一郎为首的日本政府经过紧急商议,终于拿出了对策。

    一个以三菱财团为首的日本民间机构访问了中国汽车制造业的龙头——一汽。

    几年前一汽集团曾经向三菱购买过小型汽车新型发动机的技术,但是日本人没有答应。

    和所有的高科技产品一样,汽车也存在着产品更新换代的问题。每一个科技产业公司都会不断推出代表自己雄厚实力的最新产品。以获得更多的时常zhan有率和更多的利润。

    更新换代以后,老产品字眼要被新产品所取代。因为没有人会喜欢使用过时的东西。

    汽车也是一样。

    对于产品的更新方面来说,三菱是做的比较好的。

    从1990年到现在,短短的五年时间,三菱汽车总共45个型号一共更新了3次。

    一次比一次优秀,一次比一次还好。日本人造的东西,还是很有些可取之处的。

    新产品自然是好卖的,但是过时的老产品总不能让它闲置发霉。

    欧洲市场上卖的肯定是新产品。那里的人受教育程度高,思想观念也非常新颖,对于汽车的性能也非常挑剔,刚开发出来的新款车在那里也很受欢迎。

    老款的汽车也不能放在仓库里白白浪费。但是这些既不是古董,也不是新品的东西放在欧洲市场绝对卖不掉,可如果就这么直接回炉的话成本又太高?怎么办呢?

    卖给支那人。

    支那人穷,文化水平不高,普遍都很愚昧,给他们新东西也不会用。这些过时的东西对他们来说已经很先进了。这样一来,既不会浪费东西,又可以得到利润,好事一桩。

    对,就这么办。新产品卖给欧美人,老产品卖给支那人。

    所以,对于一汽集团购买新型发动机的事情,三菱根本不想理会。不过,人家既然找上门来买,起码得拿出点东西敷衍吧!

    想买我的技术?可以!正好,有一款85年技术的发动机,要不要?

    谁也不是傻瓜和笨蛋,面对日本人拿出的所谓“新型发动机。”当下一汽的几位工程师就对此提出了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