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人,这一万多民军俘虏,可不是普通的农户。而且也不是渝州本土人士。据他们的头领讲,他们当中,有许多竟然是陕甘地区的卫户兵丁。”
“什么?我不太明白,陕甘地区的卫户兵丁为何会流窜到渝州来起事?”
“此前,我也是非常疑惑。据了解才知道,原来民乱在整个后汉已不是个别现象了,而是已经发展成了如火如荼之势。
更令人感到吃惊的是,民军已经成了气候,整个后汉各地的民军,已经兵合一处,有了统一的编制和指挥。”
“啊?已经到了这步田地了?”刘现有些不信地说。
“不仅如此,他们还拥立了共同的精神领袖,被称为什么‘闯将’的。此人在民军中的威望极高,据俘虏讲,那闯将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如同皇上在咱们心中的地位一样。”
刘现一听此话,当然能够意识到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民军已不再是小股匪乱,而是已经开始有组织地公然与朝廷对抗了。
再说白一点,就是民军已经不再满足于偶尔的恣意劫掠,开始想要与祝氏皇帝争夺天下了。
“有这个情况为何不极早奏报给皇上?”很显然,刘现在京师还未曾听到这么严重的消息。
“我已经将奏折发给皇上了。”
“什么时候?”
“想必就是在刘大人您从京师动身之际。”
“难道,我在京师一直没有听到这类消息,原来是我离开京师时,你传给皇上的消息也才刚刚发出。”
“不知道皇上知道此事后,会是何种感受。”严从汉自言自语道。
“不管是何感受,自古以来,这种能撼动皇权的事情对于皇上来说,都是坚决不能容忍的。皇上肯定会派大军前往清剿。”
“不错,或许这也是当下,我需要忙碌的大事之一。”
“怎么?你又想亲自处理此事?”刘现问。
“不是处理,而围剿,既然此事由我发现,那我就想做平息民乱的第一人。”
“可是,辽东边防那边呢?”
“辽东关外,大片土地已经失落,暂时就保持现状吧,反正有着山海关,建奴一时半会儿也冲不进来。那就不如先安定内部再说。”严从汉分析道。
“嗯,此事不在我来渝所办的事务之例,那你就等皇上的圣谕吧。”刘现说道。
“皇上没有给您安排此事,仅仅是因为你离开京师时,皇上还不知道此事。可是您是兵部尚书,但凡涉及军事的事,都与您相干。”
“嗯,道理倒是不错,可是如今没有圣谕,我也不知道如何安排和处置。”
“无需提前安排和处置,但是我还是希望能有人和我一起商议对策。”严从汉强调说。
“那依你之见,如何处置?”
“此前,为了预防渝州民乱和兵变,我曾向皇上请旨,从祖云旗手中调一、两万关宁铁骑来渝州协助我。
但当时只是预防,问题的性质不如现在这般严重,因此我猜测此刻正赶往渝州的关宁铁骑人数不会太多。
如今事情的性质已经发生了改变,对关宁铁骑的需求也变大了许多。”
“那你觉得派多少人马来才合适?”
“嘿嘿,既然刘大人问起了,那我就直说了吧,我希望能有五万名骑兵。”
“然后呢?作何打算?”
“我记得先皇离开蜀王府之前,刘大人您曾在川陕门户的汉中驻扎过。”严从汉说道。
“嗯,不错,当时的川陕门户,确实是由我在把守。你的意思是……”
“既然刘大人曾经驻守过川陕汉中,想必非常熟悉当地的情况。
我的第一步计划是,派重兵重新把守好那个门户,将渝州置于一个相对封闭、安全的环境下。日后若是情况有变,可接圣驾到此。也就是说,渝州仍是皇上最稳固的大后